關于抑郁癥的誤解
1.性格開朗的人不會患抑郁癥
2.抑郁癥就是脆弱,不堪一擊,不夠堅強
3.抑郁癥就是焦慮癥
4.抑郁癥患者應該通過積極的心態來自我治愈
5.只有女性才會得抑郁癥
6.抑郁癥患者需要終身服藥
7.抑郁癥患者會變得具有攻擊性
紀錄片介紹
《我們如何對抗抑郁》是一部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出品的系列紀錄片。
該紀錄片歷時兩年制作,共6集,每集25分鐘,于2021年10月14日起在總臺紀錄頻道播出。該片全景展現了中國對抗抑郁疾病、促進精神健康工作的成就,講述了積極推進心理與精神健康相關工作的人物故事,并探索了從個人、家庭、學校、社會多角度呈現對抗抑郁最可執行的路徑和方法。該紀錄片充滿了人文關懷,呼吁全社會關愛抑郁癥患者,讓溫暖的陽光照亮每個人的心房。
劇情簡介
1.少年已知愁滋味
本集關注的是青少年抑郁群體。中國9-18歲青少年抑郁癥狀的檢出率近15%,稍不留意就會走向疾病。子燁初中的時候和抑郁情緒正面相逢,在父母不理解的那段時間里,子燁有過自傷的念頭。受困于抑郁情緒兩年之后,子燁幾乎用盡全力,才讓家人接受她生病的事實。
2.她們
攝影師張楠在高中和大學畢業后曾經兩次遭受抑郁,病情好轉后,他決定以這個疾病作為自己的創作主題。女性群體在張楠的拍攝中尤為突出。女性在對抑郁癥的一些展現和幫助來說,可能比男性更勇敢一些。
3.步入老年
人們發現能夠將抑郁和癌癥相提并論的人大抵都是年長的一輩,本集的記錄對象都已經或即將步入老年,他們的生活多多少少都被抑郁疾病打亂,甚至完全偏離了原來幸福的模樣。當人的身體機能慢慢衰弱,抑郁疾病和老年疾病糾纏在一起,變得更加隱蔽和復雜。
4.或許你也有條黑狗
乙辰來到他當初住院的精神專科醫院,打算撿空藥盒,搭建一個藥盒人,糾正對精神類藥物的偏見。張進覺得抑郁的本質是一種對于耗竭的一種自我調整。一直備受抑郁困擾的丘吉爾說過,心中的抑郁就像只黑狗,一有機會就咬住他不放。
5.堅持,再堅持一下
很多抑郁癥患者在醫院里脫離了危險期,但是重返社會后,抑郁的陰霾仍難以輕易消散。對幸福的追問,似乎伴隨著整個人類的發展歷程,我們很難對另一個生命的痛苦真正感同身受。但是,我們卻在他們堅持,再堅持的抗爭和追尋中,看到了愛、智慧與可敬的意志力。
6.尋找精準學醫之路
這位在會上稍顯急切的王剛博士,目前正致力于將抑郁癥患者的臨床數據進行整合管理,用以支持科學家對基礎病理的研究。作為全國知名精神專科醫院的院長,他正努力架起醫院與研究院之間的橋梁,希望給抑郁癥治療帶來新的突破。
(本文由校學工部心理教育健康中心 劉雯老師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