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 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教育部發展規劃司黨支部書記、司長 劉昌亞
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黨的二十大后,黨中央、國務院部署教育改革工作的第一份指導性文件,也是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之后,中央印發的又一份關于職業教育的重磅文件。
《意見》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職業教育工作的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緊緊圍繞黨的二十大報告作出的“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重要部署,把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加強省域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打造市域產教聯合體和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等戰略任務,對于切實提高職業教育質量、適應性和吸引力,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具有深遠意義。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們必須深入學習領會《意見》精神,認真貫徹落實部署的各項戰略任務和重點工作,加快提高職業教育發展質量,為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作出應有貢獻。
一、優化職業教育布局結構,建設一批高水平職業學校
積極支持專科高等職業學校和本科層次職業學校設置,建設一批符合經濟社會發展和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需要的高水平職業學校。支持和規范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進一步發揮行業、企業、學校和社會各方面的積極作用,探索更加適應市場需求的職業院校辦學模式,激發辦學活力,推動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有機銜接、深度融合,與技術進步、生產方式變革以及社會公共服務要求相適應。服務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積極探索省域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新模式,推動職業教育創新發展,深化職業教育東西協作,促進優質職業教育資源開放共享。科學合理確定職業教育招生規模,調整優化人才培養結構,加大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智能制造、生物技術、人工智能、現代農業、現代信息技術等緊缺學科專業人才培養力度,適應人口和社會結構變化,加強學前、護理、康養、家政等相關專業人才培養。支持辦好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加快培養鄉村振興人才,鼓勵更多農民、返鄉農民工接受職業教育。
二、深化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是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意見》按照“一體兩翼”格局推動職業教育提質升級,以省域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新模式為“一體”,以市域產教聯合體和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為“兩翼”,持續推動建立以城市為節點、行業為支點、企業為重點的產教融合發展路徑與模式,使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形成命運共同體。支持和規范行業企業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探索發展中國特色學徒制,形成符合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加強職業學校基礎能力建設,“十四五”時期,教育部配合國家發展改革委通過實施教育強國推進工程,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集中支持優質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一批高水平、專業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等職業教育重點項目,推動相關院校面向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創新培養模式、優化培養結構,提升學生創新精神、實踐水平和就業創業能力,有效增強產業升級和區域發展的人才支撐。
三、完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
提升中等職業教育辦學質量,實施中等職業學校辦學條件達標工程,建設一批優秀中等職業學校和優質專業,為高等職業教育輸送具有扎實技術技能基礎和合格文化基礎的生源。進一步深化應用型本科高校轉型發展試點,引導高校從治理結構、專業體系、課程內容、教材體系、教學方式、師資結構等方面進行系統改革,推動高校科學定位、特色發展和提升質量,全面增強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發展以職業需求為導向、以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以產學研結合為途徑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大力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一體化設計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推動各層次職業教育專業設置、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培養方案銜接,支持在培養周期長、技能要求高的專業領域實施長學制培養。加強各學段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滲透融通,實施職業啟蒙教育,培養學生掌握技能的興趣愛好和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職業教育對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入實施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強化職業教育類型特色,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提高職業教育辦學水平,進一步推動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加快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撐。
來源: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3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