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在提升。”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副校長顧曉敏介紹,不久前該校和通用電氣全球運營亞太中心簽署了協同育人的合作協議,除了讓專業教育更緊密地對接行業需求,主要的考慮就是擴展學生的就業渠道,有效提升學生的就業質量。
金融服務行業人才需求仍然持續升高
據多位熟悉高校畢業生就業行情的業內人士分析,從用人市場需求看,對理工類畢業生的需求依然旺盛,相比之下,法學、歷史學等文科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形勢相對嚴峻。
金融和計算機專業,仍然是目前就業市場上的香餑餑。雖然此前發布過的多份就業調查報告都“唱衰”金融服務行業,但從滬上高校接收到的崗位需求來看,金融業、經濟管理類和商業服務類行業仍是今年招聘需求上升比較快的行業。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也拉動了對口領域的就業。以金融貿易類人才為主要培養對象的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日前統計數據顯示,學校收到的招聘崗位需求和2017屆的畢業生人數比例已經達到了5:1。剛剛過去的10月份和11月份舉辦了兩場金融行業的專場招聘會,每次都有200多家金融企業參加招聘,包括陸家嘴金融管委會的招聘專場。第一輪的銀行、咨詢公司和會計師事務所等傳統的招聘單位都已經結束招聘,崗位數量比往年增加了10%左右。
在不少金融類行業,傳統金融企業的招聘需求正逐年下降。而新的金融行業,包括上海自貿區的發展,使得金融和商業服務業的畢業生需求正在上升。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就業辦負責人許繼亮說:“近年來,一些新興金融行業,比如投資租賃行業、自貿區的跨境電商等相關行業正在快速發展。目前新增的就業崗位幾乎都是來自這些行業。尤其是自貿區,每年都會到大學舉辦專場招聘會,第一年來的都是先進制造業的企業,從2015年就開始出現了更多新型企業。”
主流制造業企業招聘維持平穩
在經濟領域,結構調整和供給側改革是當下的關鍵詞。對2017屆大學畢業生來說,崗位需求的結構性變化也正在發生。傳統的、高能耗企業的崗位需求出現了明顯的下降,而一些新的業態以及新興產業的創新企業,正成為招聘大戶。
在華東理工大學這類理工類特色的學校,就業崗位的變動尤其明顯。據學校就業辦負責人鄭東介紹,來自傳統的化工、石油行業制造企業的崗位相比往年有所減少,反倒是一些新型業態的公司,比如化工企業的市場拓展類崗位或者化工行業的新型服務類企業產生了新的用人需求。相對來說,傳統的化工和石油制造企業比往年少了很多,甚至一些國企和央企也縮減了招聘數量。另一方面,民營企業的招聘崗位數較往年有較大幅度上升。據統計,往年來招聘的企業中,外企、民企和國企往往是各占三分之一,但是今年的招聘崗位有40%以上來源于民營企業。
東華大學就業辦負責人宋力貞說:“主流制造業企業今年的招聘仍然維持平穩,但是民營中小企業以及新興業態的企業有了大幅度增長,尤其是那些創業的校友企業,回校招聘的人數有了大幅度上升。”